我國有機硅單體產能將出現階段性過剩,一直以來供不應求的局面將出現逆轉,缺乏競爭力的單體生產企業將面臨生存困難;而有機硅下游高端產品尚需進口,市場缺口較大,消化單體的出路在于開發下游精細有機硅產品,延伸產業鏈,提高附加值。有機硅深加工將是未來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。 我國有機硅單體生產走過了從基本依賴進口,到自給率逐步提高,直至產能過剩的歷程。上世紀末,我國還只有一套萬噸級有機硅單體生產裝置。隨著技術瓶頸的突破和反傾銷的成功,有機硅單體產能出現了井噴式增長。2002年我國有機硅單體產能僅為10萬噸,2009年已經達到100萬噸,預計2012年將達到200萬噸。目前我國有機硅單體已經出現階段性過剩。有機硅下游產品發展前景十分廣闊,目前發達國家人均消費有機硅產品3千克,而我國僅為0.3千克,國際上有機硅品種牌號有約1萬種。據中國硅材料信息研究中心統計,2010年中國有機硅市場份額占全球的30.8%,超越美國和歐洲成為世界最大的有機硅產品消費國。2010年中國有機硅消費量約為47萬噸(折硅氧烷),產量40萬噸(含再生3萬噸),凈進口約10萬噸,對外依存度超過20%。 有機硅行業權威專家、有機硅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傅積賚說:“我國許多高附加值的有機硅產品仍然依賴進口。有機硅下游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品種牌號偏少,高品質和功能性產品開發不足。在相當多的高新技術應用領域,仍以采用國外公司提供的產品為主,本土企業很難插足,特別是高利潤的下游深加工產品依賴進口。 “十一五”期間,我國有機硅消費量保持了15%~20%的增長,遠遠高于全球4%~5%的增長速度。預計“十二五”期間,我國有機硅消費量還會保持15%左右的增長。隨著應用的普及,有機硅產品已經從特種化學品向通用化學品轉變,企業應抓住機遇,積極開發新產品。 對于具體如何延伸產業鏈開發下游產品,專家給...